近日,錫通科技董事長陸元明陪同朱市長及相關領導,參觀了錫興路從高浪路到泰山路段的道路維護工作,并親自講解了各個再生機組的職能和施工工藝流程。
和其他路面一樣,經過10年風雨洗禮和車輛碾壓的錫興路也進入了維護期,歲月再其臉上留下了“皺紋”,坑槽、車轍、搓板、表面龜裂等問題相繼出現。而瀝青再生機組的采用,正可謂是“對癥下藥”。
以往,此類病害有2種處理方式,一個是地毯式的“銑刨重鋪”,另外一種是撓癢癢式的“微表處”,前者處理地徹底,猶如大手術,但工程量大、造價高、工期長,需要封路,對流量大的高速公路交通組織困難,對資源損耗大,不符合“綠色、低碳、環!钡陌l展方式;而后者如“微創手術”,雖經濟快速,但也只適用于路面微弱病害,穩定性和效果也不能長期保證。而就地熱再生技術除了路面病害適應性廣、免去以往各環節需獨立完成的繁瑣步驟之外,銑刨下來的原材料可以100%利用之外,只封閉有限距離的施工車道,其余車道正常通車。
現場,只見一列類似火車的機械長龍成一字排開,這臺機組列車分為六個子單元,前面是三臺預熱機組,緊隨其后的是銑刨機、雙層加熱機和復拌機,配以攤鋪機和壓路機。就像變魔術一樣,受損路面用魔術布簾一蓋,瞬間一掀起來就是一條黑亮的嶄新的新路,整個過程如熨斗燙衣服一樣,把路面燙平,一氣呵成,宛如新生,效果立竿見影。
無錫錫通工程機械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周華為現場答記者問:“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就是通過大型自動化一體作業機械對路面加熱,使其軟化,以機械方式翻松路面舊料,再根據需要,添加一定數量的新料,進行攪拌,然后現場將拌合成的混合料重新攤鋪,這種就地取材的工藝只需要10%左右新料,工程成本降低了一半”,F場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傳統翻修路面需經過銑刨、翻松、運輸等單獨需要完成的繁瑣步驟,現在全部省略,采用工藝流程緊湊的熱再生機組走一遍就是新路。此路段產生5420噸廢棄料將全部利用,最直接的好處是避免環境污染且原料100%回收再利用”。
作為相應國家環保政策要求和今后道路維護的發展趨勢,長期以來,市、區政府和各級領導對于錫通就地熱再生設備的研發和使用給予了充分關注和支持。錫興路的養護,為全市道路的養護開了個好頭,相信不久的將來,不管是上班的路上,還是回家的途中,行車中的你,會看到錫通再生機組在旁邊車道中忙碌的身影。